更新时间:2022-10-27 16:14:26点击:
“2020年中国快递包装碳排放总量为2395.84万吨CO2E(二氧化碳当量,包括甲烷和一氧化二氮等)。”这是《2021—2030中国快递业绿色包装碳减排潜力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测算出的快递包装碳排放量。
同济大学生态文明与循环经济研究所所长、浙江省长三角循环经济技术研究院院长杜欢政教授告诉本报记者:“这些碳排放需要种植相当于一个北京市土地面积(16410平方千米)的树木才能抵消。”
随着快递量的增长,2020年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达833.6亿件,与2018年相比,增长接近70%。
目前,大多数塑料快递包装都随着生活垃圾填埋或焚烧了。在“双碳”目标下,未来快递包装如何实现源头减量化、资源化?成为快递业内一个重要的课题。
1、快递包装里的碳排放有多大?
据了解,2020年,我国快递包装碳排放总量为2395.84万吨CO2E,需要种植相当于一个北京市土地面积(16410平方千米)的树木才能抵消上述碳排放量;2020年,我国人均快递塑料包装消耗量为1kg,这相当于2020年中国每人一年在快递包装上消耗了100个超市中号塑料袋(一个中号的超市塑料袋重量大概10g左右)。
“2.0版限塑令”(2020年1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发布后,要求2022年前在浙江等六省市率先禁止使用一次性快递塑料包塑料袋。《2021—2030中国快递业绿色包装碳减排潜力研究报告》首次测算了“2.0版限塑令”发布后六省市的塑料包装人均消耗值,分别为:浙江4.7kg,广东3.0kg,上海2.3kg,北京1.8kg,福建1.4kg和江苏1.4kg。浙江省人均快递塑料包装消耗量尤为突出,这相当于浙江省每人一年在快递包装上消耗了470个超市中号塑料袋。
自2015年起,中国外卖行业开始出现爆发性增长,外卖订单量从2015年的17亿件增长到2020年的171.2亿件,进而导致塑料包装消耗(废弃)量从2015年的5.7万吨增长到2020年的57.4万吨,5年间增长为原来的10倍。
废弃包装处理阶段的碳排放总量为265.39万吨CO2E。瓦楞纸在废弃包装处理阶段碳排放量为176.30万吨CO2E。塑料包装燃烧处理也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以一次性塑料袋为例,通过燃烧处理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为21.23万吨CO2E,通过填埋处理产生温室气体排放量仅为5.42万吨CO2E。
2、2030年快递量将达1105亿件,塑料包装末端处置成难题
“目前能够再生利用的废弃快递包装主要是瓦楞纸。”杜欢政教授说。
据了解,对于纸质制品,一般能得到较好的回收和利用,占比达到80%;但塑料类快递包装废弃物回收困难、再生成本高、再生利润低,造成当前我国快递包装废塑料约99%(质量比)混入生活垃圾,不仅加大了环境承载压力,也造成了资源浪费,最好使用完全可回收的EPP材料。目前,填埋和焚烧的塑料类快递包装材料末端处理方式对整个快递包装材料全生命期碳排放影响较大。
《报告》预测,2025年中国的快递业务规模将达到1852亿件,到2030年将快速增长到2323亿件。未来十年快递业也将迎来爆发潮,到2030年,将达到1105亿件。
《报告》设置了各种塑料包装材料的6种类流向情景,对塑料包装碳排放进行了预测,数据显示,可降解包装材料不管是通过填埋还是堆肥方式进行末端治理,产生的碳排放都偏高,且处理处置方式所需条件较为严格。相比之下,推广应用循环包装塑料不仅能够有效控制塑料废弃物产生,也能减少快递包装材料所导致的碳排放。
然而,近年来我国试点推广应用快递循环包装时却发现很多问题。
《报告》指出:“常温循环快递包装目前在各快递企业应用率极低,在应用最为广泛的快递企业之中也仅占其快递业务量的不到1%。很多知名快递公司都推出了自己的循环快递箱,但大都处于观望阶段,性质上更多为活动性推广,活动结束之后没有持续性推广的计划。”
据介绍,除循环包装箱外,循环塑料袋的推广也并不顺利。不同于循环箱需要占据大量的空间,塑料袋具有回收方便、成本低等优势。但目前无法推广的症结在于:快递塑料袋的主要使用者并非快递企业,而是电商企业,大量从个体电商发出的循环袋并没有再流回电商的逆向物流体系支持;另一方面,快递一次性塑料袋拥有极低的购买成本,这一成本中没有包含环境影响的费用,电商企业并无经济动力使用循环塑料袋。
3、塑料快递包装减量化、资源化路在何方?
基于各方面原因,塑料快递包装减量化、资源化未来之路应该如何走?
循环快递包装的推行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形成产业链和生态链,循环快递包装问题应和垃圾分类、减塑限塑政策结合起来整体进行考虑。
首先,要推行生产者和消费者责任延伸制度,使生产企业、商家、快递物流企业和消费者,都分别承担相应的责任和成本,使各个利益相关方达到协调和平衡。解决循环快递包装的大规模应用制度层面上的问题。建议分品种、分场景地根据生产者和消费者责任延伸制度,推出循环快递包装应用的细化实施方案,在快递包装碳排放量高的省市自治区,先行开展试点。
其次,应该将快递包装废弃物纳入地方垃圾分类和再生资源回收的建设体系中进行治理,由地方政府牵头作为产业链各方的链接“中枢”,推动循环快递包装协同和共享机制操作范式的标准化、规范化。
另外,推行“一次性包装收费政策+循环包装押金制”。解决循环快递包装“难回收”的问题,需在电商企业和消费者端推行“一次性包装收费政策+循环包装押金制”。如,快递包装的一次性可降解塑料袋向消费者收费1元钱,但是如果消费者选用循环包装,押金3—10元不等,消费者取出快递内件后,把循环包装送到家附近的快递包装回收网点或驿站网点,押金再进行退还。用经济手段激励电商企业和消费者改变使用习惯。
最后,支持有网点体系的企业成为城市公共环境服务商也尤为重要。杜欢政教授认为,快递公司网点能够较好地实现绿色配送、绿色回收;大型石化企业加油站,也可以成为废塑料循环回收体系的服务网点……可将上述网点纳入城市公共建设配套设施,在资金、用地上予以支持。
4、各国在快递物流领域如何减碳?
应对气候变化、降低碳排放已成为国际共识。如何低碳、减碳已经成为全球物流企业必须面对的发展问题。如今,多国邮政和快递企业纷纷通过使用电动车辆、提高自动化程度、设置快递柜、采用可回收包装等方法降低碳排放。
1)新加坡邮政实现车队电气化
作为脱碳路线图的一部分,新加坡邮政为自己设定了雄心勃勃的“到2026年实现整个国内交付车队的电气化,并优化运输路线”的可持续发展新目标,并推出到2030年实现国内业务的净零碳排放和到2050年实现全球净零排放的计划。
新加坡邮政还推出了新的smartpac包装,包材由回收材料制成,实现包装的可循环再利用。最近,新加坡邮政还与世界自然基金会新加坡分会合作开展电子商务可重复使用的包装试点计划,允许电商企业和消费者利用新加坡邮政全岛的邮政信箱基础设施退回可重复使用的包装,支持逆向电商物流供应链,促进循环经济。
2)英国皇家邮政提升自动化水平
为了应对持续增长的电商包裹,英国皇家邮政加大投资力度,实现包裹分拣业务的自动化,并加快车队电动化改造。
2022年3月,皇家邮政50%的包裹实现自动化处理,其目标是在2023~2024年使90%的包裹实现自动化处理。在南安普敦,该公司在当地邮件中心安装的先进包裹分拣机可以对网络内各种形状和规格的包裹进行分拣,每天可以处理近16万件包裹,每小时处理7500个包裹,这是手动分拣效率的4倍。这也是皇家邮政数百万英镑投资于自动化计划的一部分。预计今年10月,皇家邮政将陆续投入39台包裹分拣机,每天处理能力超过150万个包裹。
3)挪威邮政使用再生能源车辆
为实现“2030年大幅减少碳排放,2050年在整个业务中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挪威邮政已经投用130辆全电动欧宝Combo-e汽车,另有47辆也将投入使用。2021年10月,挪威邮政投用439辆环保车,是当时挪威邮政有史以来最大的电动车订单。从2022年起,挪威邮政承诺暂停购买市内运输的化石燃料货车,只采购使用可再生能源的货车。
挪威邮政计划到2030年实现无排放配送,在2050年之前实现所有业务的净零排放。该公司去年第四季度发行了价值10亿挪威克朗的绿色债券,用于投资绿色项目。
今年4月早些时候,挪威邮政将在东北部芬马克县的17个地点推出自助包裹储物柜。集团目前在国内1200多个地点设有包裹储物柜。2022年该数字预计将翻一番。
4)联合包裹扩充新能源车队
作为国际物流的领导者,联合包裹始终将“可持续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并承诺到2025年,40%的地面运输车辆将使用电力和其他可再生能源作为动能。
该公司目前已在欧洲都柏林、巴黎、哥本哈根等站点实施了30多个不同规模的电动自行车项目。未来几个月公司将在欧洲、北美和亚洲7个国家的多个城市进一步试用约100辆电动辅助eQuad货运自行车,减少碳排放和交通拥堵。在全球,联合包裹快递司机一年的行驶里程总和超过32.2亿公里。电动车队的投用可以在减少碳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在中国,联合包裹继续在环保包装、新能源汽车和智慧能源等多个领域取得进展。其在中国的新能源汽车项目于2017年初正式启动。目前在北京和西安城市主城区内的运输车队已经实现全电动车覆盖。未来计划将新能源车队逐步扩大并覆盖至更多一线城市。据统计,联合包裹中国每辆新能源汽车每年可帮助减少数千千克的碳排放。
文章来源: 中国包装信息网,绿色安徽,能源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