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P材料网

咱EPP人自己的家园

绿色包装成为食品行业低碳经济重要手段,如何做到环保实用两不误?这些品牌给了参考

更新时间:2022-11-09 13:31:54点击:

绿色包装成为食品行业低碳经济重要手段,如何做到环保实用两不误?这些品牌给了参考(图1)

关键词:EPP材料 循环包装 绿色包装

《长三角绿色包装产业发展报告2022》日前正式发布,作为长三角地区首部绿色包装产业的行业蓝皮书,该书编委会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撰写专题研究报告,解读行业政策、探讨行业前沿技术、梳理典型实践案例。

“双碳”目标的确立,激发了包装产业的革新动力。包装行业企业作为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参与主体,是产业绿色转型和绿色创新的重要推动者。绿色发展是包装产业发展题中应有之义,包装产业的绿色化、智能化发展已经成为低碳经济时代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诉求。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长三角的包装工业占全国包装产值的30%左右,在中国包装行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长三角包装产业有着互补性、交叉性和融合性的特点,在产品包装服务方面形成相辅相成、资源互补、互通有无的格局,尤其是包装体量、创新能力、服务水平、绿色包装等尽显得天独厚的优势。长三角地区包装企业的产业实践对于全国都有着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蓝皮书的出版旨在助力长三角区域包装绿色产业健康发展,致力于为政府决策者提供真实可信的产业发展规划参考,为品牌商提供前瞻性行业发展分析,为包装企业提供绿色转型政策解读,为行业研发人员提供技术演进趋势研判,为我国包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献计献策。

摒弃“过度包装”需要法治力量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商品过度包装治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要充分认识进一步加强商品过度包装治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生产、销售、交付、回收等各环节明确工作要求,坚决遏制商品过度包装现象,为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近年来,国内已全部启动食品包装市场准入制度,过度包装被列为监管的重点之一。而严格的量化规定,无疑将成为一把遏制过度包装之风、治理“美丽垃圾”污染的利器,也为今后的执法操作提供了依据。尤其是现在国家已经明确将抓紧研究遏制商品过度包装的长效机制。一方面,建立完善遏制商品过度包装的法律法规,加快循环经济方面的立法,制订和完善包装物生产和使用标准,明确规定包装物的容积、材耗、成本等指标,形成完整的包装物标准体系;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价格杠杆和税收调节作用,制订遏制商品过度包装的价格政策和税收政策,切实加强对包装物及其回收利用的管理,强化对过度包装的处罚力度。

值得一提的是,向过度包装“宣战”正在注入法治的力量。如新修订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施行后,进一步明确了限制商品过度包装的义务性规定,第一次规定了生产经营者未遵守商品包装的强制性标准的法律责任。从商家长期发展的角度看,华而不实,充其量只能哗众取宠一时,靠卖包装赚钱的商家势必最终走向式微。

塑料循环经济初具规模

PET因具有良好的耐用性和可塑性,被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和日常生活。PET无毒、无味、卫生安全性好的优点,也使其可直接用于食品包装。然而,自然环境中大量PET使用废弃物的积累和迁移给全球生态系统带来了严重负担,因此PET的降解问题也已成为全球性的热点问题,目前PET的环保问题主要靠回收再利用来解决。

可口可乐公司曾表示,机械回收绿瓶再变为透明瓶子的过程实在困难,透明塑料瓶更易被回收。目前市场上绝大部分的饮料包装均使用透明塑料瓶,只有雪碧、七喜等少量饮料仍使用绿色塑料瓶。“整体上看,放弃绿色包装对雪碧整体的辨识难度增加了,但是作为世界最大的食品饮料公司,本次更换包装践行了低碳理念,从社会责任的角度看是值得倡导的。”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

包装绿色化转型已成为企业低碳化转型道路上的重要手段之一。绿色包装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之一,开发低碳环保的包装无疑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同时也是实现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同济大学循环经济所所长杜欢政认为,循环经济的核心还是要全面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一次性资源消耗,提升资源循环利用率,这也是“双碳”的重要方面。目前,循环经济市场已初具规模。

早在2020年1月,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对外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塑料制品生产、流通、消费和回收处置等环节的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多元共治体系基本形成,替代产品开发应用水平进一步提升。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长聘教授、巴塞尔公约亚太区域中心执行主任李金惠表示,全球塑料产业发展迅速,已累计生产超百亿吨塑料,产生的塑料废物超过70亿吨。塑料工业消耗了全球8%以上的石油,约有2/3的塑料制品未被有效利用,塑料污染废物导致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充分认识到塑料问题的复杂性,要有创新性机制,解决塑料制品的替代、生态设计、回收、循环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处置,以及贸易的控制。”

业内人士认为,在食品包装方面,可通过对设计结构的改进,轻量化设计,材料循环回收利用等,从而减少自然资源的使用,可从生产加工、消费使用、用后遗弃等方面全面减少对生态的破坏。通过提高回收和再循环目标来减少包装和包装废物,通过回收富碳气源中的二氧化碳,直接转化为生产PET瓶所需的关键原料,从源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为饮料行业探索突破性的环保包装解决方案。

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理事长王占杰表示,塑料行业量大、面广、创新速度快,环保压力大,国内陆续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以及联合国终结废旧塑料污染公约的提出,都对塑料废弃物的规范回收、高质化利用、安全处置等提出了要求,海洋塑料垃圾、一次性塑料废弃物的污染治理等成为全行业、全社会都面临并亟须解决的问题。与此同时,塑料加工行业不断努力,坚持可循环、易回收、可降解理念,沿着功能化、轻量化、精密化、生态化、智能化的方向,着力开展绿色设计、单材化、高值回收利用等相关工作。

餐饮巨头树立标杆

【肯德基】自然自在 “肯德基食物驿站”

在世界粮食日即将到来之际,肯德基在济南、青岛、福州等多城推出“肯德基食物驿站”,将尚在保质期内的余量食物免费发放给有需要的人;同时推出“一起食尽其用,自然更有爱”主题公益活动,将上千份余量食物爱心礼包送给当地保洁人员、困难群众、建筑工人、环卫人员等有需要的群体。

此次公益活动不仅有肯德基品牌代言人朱一龙线上打call,更邀请了郭晶晶作为肯德基品牌关爱大使,与网友互动,分享“食尽其用宝典”。

【麦当劳】重塑好物 中国首家“绿色零碳餐厅”

麦当劳自2021年起正式在中国发布“重塑好物”计划,将开心乐园餐玩具的塑料部件回收再利用,重塑成有趣的产品,为保护绿色生态做出贡献。

近期,麦当劳在北京首钢园落地中国首家“绿色零碳餐厅”。餐厅依靠绿色发电,通过屋顶建设的光伏发电系统保证餐厅供电自给自足,预计每年可减少碳排放200吨。此外,餐厅使用绿色装饰材料,并采用100% 可持续森林认证原纸(FSC)包装袋和可降解塑料饮料袋等绿色包装。

惊喜的是,餐厅内设置了亲子环保充电单车,踩动单车即可为手机无线充电并点亮金色拱门logo,环保之余为顾客提供互动新体验。

【雀巢】无废未来 雀巢咖啡2030计划

10月14日,雀巢官方宣布推出#雀巢咖啡2030计划,承诺投资超10亿瑞士法郎,用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助力再生农业转型并改善咖啡种植者生计。



据了解,雀巢公司专注于三个核心领域:消除不可回收塑料;鼓励使用可提高回收率的塑料;消除或改变包装材料的复杂组合。雀巢已在中国香港地区推出环保包装奇巧冰淇淋,该包装由100% 可持续森林认证纯纸浆(FSC)制成,旨在减少塑料消耗并提高可回收性。

雀巢承诺2025年实现100%包装材料可循环再生或可重复使用,在205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与消费者携手创造“无废未来”。

【星巴克】一“星”向绿 植物基咖啡环保礼盒

星巴克近期全新上市的明星即饮系列“瓶装星冰乐燕麦拿铁”即是全球首发的第一款即饮植物基咖啡饮品,也是品牌践行绿色环保使命的又一实践。瓶装星冰乐燕麦拿铁的礼盒装以“有趣+环保”的设计理念,附赠限定款熊店长可循环吸管以及隐藏喝法DIY手册。

作为咖啡头部品牌,星巴克去年在中国正式推出“绿色门店”认证体系,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苏州等地陆续开设环保实验店“星巴克向绿工坊”,实现了店内咖啡渣100%回收再利用,并联合设计师艺术家们打造“循环绿·创意坊”展览空间,探索绿色可循环零售新模式,带动顾客一起践行绿色生活方式、体验低碳环保的乐趣。

星巴克承诺,到2030年,在全球咖啡生产加工运营过程中,将实现碳排放、水资源使用、废弃物排放对比2019年数据均减少50%的目标。


文章来源:贤集网